Home

星期日, 9月 24, 2006

給DJ/鼓手的隨身 iPod 音樂工具

這是好久以前在Engadget看到的文章
今天又想找給朋友瞧瞧的時候
發現其實Engadget的這一篇文章還有一點點需要補充的地方

Link : 隨身攜帶,到處打鼓:Digital Drumsticks


並不是直接就可以使用的模擬鼓棒
必須接上 iPod
你也可以使用iPod裡安裝的歌曲當作背景來玩
當然聲音可以從喇叭 或是 耳機 輸出
酷呆了 現在上課不只可以偷偷聽聽ROCK
還可以把鼓棒拿出來 偽裝成鉛筆
然後隨著音樂 一下子就會忘掉正在進行的色彩學!!!!

大致上iPod Digital Drumsticks的規格是:
1.5"高 2.5"寬 13.75"長 (英吋)
約重一英鎊
同時具有drum和cymbal的特效
六種取樣庫 (類似效果器)
最棒的是 其售價 美金29.95 (折合約台幣1000)!!

心動嗎?
其實不只是鼓手
體內留有一點點ROCK魂的朋友
一定會對這小玩意著迷!!!

隨時隨地敲打吧!青春!

哪裡買? : iPod Digital Drumsticks


當然並不是對打鼓有著那麼濃厚興趣的朋友
也可以找找這款iPod DJ Mixing Studio

他也是用一樣的iPod配件連接原理
使用iPod音樂庫當做混音庫來源
3x3種混音效果
加上DJ混音控制器基本的拍子控制
還有強弱度調整
更酷的是 它還有與Mac連接的配件線材
當然可以讓你錄製精心為稍後的HomeParty所準備的歌曲

更酷更酷的是
這組隨身的iPod DJ混音台 只要美金39.95!!! (約台幣1300)

哪裡買? : iPod DJ Mixing Studio

星期六, 9月 16, 2006

改朝換代 : 全新 iPod 奈米 2代目

好賊歐!
APPLE趕在2006耶誕節前三個月
將iPod產品線上所有產品一口氣做更新
(雖然這次技術還是沒有跟nano扯上邊)


這些全新的 iPod 產品線
著實對ZUNE帶有著濃濃闡述 iPod龍頭老大位置的味道
還是用那種淡淡的口吻拿出新 iPod系列
然後當頭棒喝的那樣對ZUNE放了一隻冷箭
(回頭老實說 我對ZUNE感興趣的緊)

不管怎麼樣
消費者永遠都是受惠的一方
這點很酷

從nano開始談起
有幾點比較顯著的改良
更薄的體積
雖然 nano 早已是眾廠商
製作薄型MP3 Player的典範
就像V3i一樣
但新一代的 nano
除了外殼材質改為 鋁鎂合金
厚度更是縮小1mm
iPod位在加州的開發總部
一定將 精益求精 這句成語奉為圭臬
good jod!!!

看到這外殼
大家一定會聯想到 iPod mini
是僅次於 iPod shuffle 銷售量第二名的 iPod 產品
除了體積小以外
其鎂合金外殼耐磨程度 也是超出塑料產品許多
我的 iPod mini 外殼 就還像新的一樣
(nano遭到容易刮損抱怨的聲音 蘋果有聽到)

還有一個有趣的發現
和當年 iPod mini 推出多樣的顏色一樣
(WHY??? 少了金色!!! 卻多了黑色!!)
這次 iPod nano 也有了全新風格的廣告
在其基本剪影舞蹈的風格中
大玩光影顏色在充滿空間感的畫面中
流暢的從黑影中四處溢出
產品質感不言而喻


Link : iPod nano AD

更多的電力 亮度更好的螢幕
容量更是一舉上看8GB
除了規格的提升以外
iPod 的成功 絕非單靠這些科技規格
帶著給使用者更單純 更直覺的音樂環境以外
在上面所做的設計
更是大家迷戀 iPod 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相信
其實眼尖的讀者們
早已在各個網站上
看到不少開箱照
還有測試照等等
就我從第一代 iPod
到 iPod (with Video)
每一代的拆封經驗
總是發現APPLE貼心再貼心
絕不拖泥帶水浪費空間
這門包裝的藝術
iPod 產品包裝是跟著 iPod 在進步的
我相信看到這次 iPod nano的新包裝
應該也是驚豔不已才是

(也許會有環保問題的疑慮)
兼備空間以及展示 一舉兩得的設計
實在是永遠無法想像下一代?
會出現什麼更讓人心砰砰跳的設計

看來iPod從上一次改版開始
已經對1394的支援減少
但用USB傳輸 其實還是很OK的啦
底座仍需另購
(大小轉接板nano包裝內附)

對新聞稿的心得其實不多
更多更多的分享
我想等我收到產品後
再來好好分享一下這家族新成員

希望這次的螢幕
不要再那麼容易的碎啦!

Link : Apple iPod nano (US)
Link : Apple iPod nano 技術規格 (US)

星期三, 9月 13, 2006

iTunes 7 好好用!!!

2006-9-12號
真是一個什麼感覺都交雜在一起的一天啊...


iTunes 7
APPLE放出了更多的功能
在管理音樂的強項上
更精進了許多細節 但Apple Store台灣仍然享受不到 /_
在疲累的回到工作室後
一睡醒就看到 iTunes 7 的資訊
PC/MAC都下載後 把玩了許久
只能直呼 這個正點!

管理大量專輯資料庫
還有系統式的搜尋專輯
一直都是iTunes的強項
這次 iTunes 7 除了傳統的分類檢視以外

增加了帶有 FrontRow 風格的"專輯封面搜索"
流暢的專輯搜尋經驗
讓埋頭在CD櫃中找專輯的樂趣回到電腦上
這過程變的更基本 更快樂


iTunes 7 也增加了"加強"過後的檢索分類
除了依照有系統的類型/歌手分類以外
還有依照專輯以及專輯歌手的直覺分類
再依照專輯的封面和曲目
列表一目瞭然

先前文章提到的iTunes弱點 "封面搜尋"
在這次iTunes更新中 也添加了這麼一個新功能
但卻必須要登入 iTunes 的 Music Store 才能享受到這樣的功能
且台灣還沒有在 Music Store 列表中出現

只能說在台灣
iTunes/iPod 族真是一個被APPLE以次等待遇對待的消費者
電影下載/iPod遊戲之類的更新
越來越好的 Music Store 只能看 不能摸

話雖如此
iTunes 7 在手動的更新項目頁面上

整合了更多的功能
並且終於置入無間隙專輯的選項
(有些專輯 中間並無停留2秒的空白 是一體成型的音樂
EX:現場演唱會專輯)

再來玩玩 iTunes 的好朋友 iPod
同時因為 iPod 增加了下載 Game 的支援
一連結 iPod 上 iTunes 就出現 iPod 新頁面

軟體更新資訊連結到 iTunes 主程式裡
再也不需要為了更新 iPod 的韌體程式
把所有 iPod 的更新打包程式通通下載了
容量更小 速度更快 Apple早該這麼做啦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擁有所有的 iPod 種類

更新程度可以說是全新的iTunes
在 iPod 的容量表裡

比起以往的可用空間顯示
iTunes 7 更詳細的列出全部的容量使用資訊
更方便去掌握Podcasts的使用容量


結論:

1.
第一次安裝過後
iTunes 7 馬上會依照新功能的需求
將音樂庫中所有資料搜尋並且整理一遍
除了自動補齊專輯資訊外
也新增了自動封面搜尋的功能(台灣無法使用)

2.
更多更多強大的專輯系統整理功能
但華麗的專輯搜索體驗
代價是必須使用處理速度更快的電腦
硬體條件還是最基本在多媒體使用的發展上

3.
對 iPod 的支援更多
顯示資訊 以及同步 都更直覺方便
所有的同步相關作業和設定
都可以直接從 iTunes 獨立出來的主畫面中控制

4.
再也不需要常常進入 iTunes 的"喜好設定頁面"
從 iPod 同步設定 到 專輯搜尋上的相關設定
都盡量的顯示在主畫面中 (直接取消iPod設定頁面)
但只要有需要 點擊一下相關設定就會帶你進去

5.
先前介紹的 iTunes Art Importer無法使用在iTunes 7上
歷史 Link : PC 的 iTunes 封面搜尋/匯入器
除非有新版推出 或是 Music Store Taiwan 開張
在PC上就只能使用手動匯入封面了

6.
趕快去下載

Link : Apple iTunes 7

星期二, 9月 12, 2006

舒馬赫 宣布從F1賽事退休

週日的下午 在台灣的這一角
大家都紅通通一片在吶喊倒扁的時候
轉電視轉著轉著
看到了另外一個紅通通的新聞



蕃薯藤運動網:
Link : Michael Schumacher宣布本季結束後退休

唔...
我承認我對Ferrari並沒有很深的感情
但之前和前室友多分/還有小畢常一起窩在小房間看F1
討論比賽的細節 還有F1原理等等 真的是很過癮
可惜現在對F1賽事的印象
似乎只停留在當時耳朵邊傳來的F1引擎呼囂聲

Michael Schumacher常勝的新聞
確實是很振奮人心
雖然跟我沒什麼直接的關係
(也許是淺意識加上小畢的鼓吹讓我選擇現在的電腦)
但 7次年度世界冠軍\90個分站冠軍\生涯F1積分1285分的表現
也著實是親眼見證了一個世代的F1傳奇

嘴巴雖然這樣說
也清楚自己並不著迷F1
但奇怪的是
有機會轉到ESPN的F1轉播 都會停留個半小時
對於F1新聞 眼尖的很
尤其是很清楚最近Alonso在賽車場上的好表現

從之前舒馬赫在德國的逃漏稅新聞
到現在台灣的倒扁運動
我實在是越來越搞不清楚
到底哪類是我真正會關心的新聞的焦點~"~

這也算是一種資訊騷擾吧?
(工作分心的藉口)

星期一, 9月 11, 2006

PC 的 iTunes 封面搜尋/匯入器


不管你有沒有iPod
你一定會對iTunes的管理介面激賞
iTunes 同時也變成許多其他同性質軟體 抄襲的對象
(你看看 KKBOX抄襲以外 PSP音樂傳輸介面也是一個孿生樣)
在Mac OS X上有一卡車支援iTunes的好用外掛
但在PC上的iTunes使用者就比較可憐了
雖然iTunes在PC平台上依舊是方便不減
但就是少了許多Mac上有趣實用的iTunes外掛

歷史 Link : Clutter : iTunes for Mac 必備小軟體

整理專輯封面這是iTunes相較於WMP比較弱的地方
iTunes不像Windows Media Player會自動去搜尋抓取專輯封面
雖然Mac上有很多很多自動抓取封面的小程式
像是Clutter等強大 又小巧的軟體
但PC上似乎就比較缺乏類似的iTunes外掛軟體了

但!
其實PC上還是有類似功能的軟體的
那就是"iTunes Art Importer"

就是一個執行在PC上
可以自動搜尋 並且貼上iTunes資料庫的外掛軟體
現在推出的0.9.2版 雖然陽春
但單純就搜尋 補上iTunes資料庫中的音樂封面
步驟十分直覺 快速
一直開啟輔助iTunes抓取專輯封面也不會佔用過多系統資源

Link : YVG - iTunes Art Importer 0.9.2(Freeware)



就拿我新匯入的Yeah Yeah Yeahs專輯來舉例
先將CD轉檔匯入完成後
依照慣例iTunes並不會自動去抓取專輯封面

先開啟 iTunes Art Importer
再回到 iTunes 中"選取"欲搜尋的整張專輯歌曲List
在到 iTunes Art Importer中先點選搜尋: 再點選匯入:
這樣他會就以外部程式連結的方式
直接寫入iTunes中音樂檔案的專輯圖檔ID3標籤
你也可以直接在iTunes中看到專輯的樣子
簡單!又快速吧!

原則上它會以Amazon的線上唱片商店來當做封面搜尋資料庫
這時候也許會出現雷同的幾張專輯
(不同國家包裝封面/不同版本etc...)


在iTunes Art Importer還是有些比較美中不足的小缺點
在他的搜尋List裡面 只有Amazon (US)一個來源
也沒有獨立出 專輯/歌手 等進階搜尋的功能
也有少少的機會會遇到明明資訊皆正確
卻搜尋不到封面的窘境
(主要原因是iTunes的資訊和Amazon的專輯資訊不符所致)
但 iTunes Art Importer
仍是個值得推薦給 iTunes for PC 搭配的好軟體!
現在除了在PC上工作以外
在PC上同步iPod也可以輕鬆擁有完整的專輯封面啦!

Link : Download iTunes Art Importer

星期五, 9月 08, 2006

Big World in My Eyes : 變形的世界

最近工作休閒的任何時間實在是無法不去想念Hiroki
連Blog都疏於照顧 ;-(
anyway,
我回來繼續來惡搞啦...
(其實有好多好多文章 但都沒有整理)


早在3週前
從未來的紐約攝影師手中
購得他一下就玩膩的2手0.66x廣角鏡
就我跟小畢把玩
實在是愛不釋手啊!
居然把這樣的好玩具放在防潮箱那麼久...

*註:
鏡頭鏡片理論上是越少越好
因為目前的光學技術無法造出透光率100%的鏡片
所以外接增加濾鏡的拍攝上
喜歡明亮照片的我都會讓他在機身的測光中多給他一點光圈/時間
(雖然這顆鏡頭約只減少照片1.5%亮度)





因為我目前搭載在Nikon D70s的最廣角端是18mm
相信有接觸APS DSLR的玩家對轉換焦段的計算方式都不陌生
18mm端在Nikon D70s APS大小的CCD上 就變成27mm了
雖然仍為廣角端 但就是沒有全片幅那樣的廣角魅力

在APS規格的DSLR加上0.66x廣角鏡的50mm標準鏡頭
裝在D70s上的50mm加上0.66x廣角鏡其公式為:
50 x 1.5 x 0.66 = 49.5(mm)
變回原本的標準鏡焦段
拍攝經驗上當然是方便極了!
(加上他是52mm接環更是方便)

裝在D70s上的18mm加上0.66x廣角鏡其公式為:
18 x 1.5 x 0.66 = 17.82(mm)
也許是廣過頭了 超出APS CCD的感光極限
雖然周圍端造成變形以及暗角 但卻不失其廣角的魅力
還意外的增添了許多樂趣!
用DSLR發揮LOMO精神 有何不可?

Big World in My Eyes : 變形的世界 SET:








這些都是使用18mm端 搭配0.66x廣角鏡拍攝的生活照
當然也都是RAW檔案
DT問過我為甚麼連生活照都要用RAW檔案?
應該是我的支配慾作祟 要是有一張滿意的圖片出現了
在8bit的檔案中所能更改的東西有限
但在16bit的圖檔中 搭配偷偷笑CS2的習慣
在電腦中 擁有所謂數位暗房的主控權
其實這跟在沖印館請沖洗師沖洗微調顏色是一樣的道理
(尤其是大家口耳相傳 對顏色敏感度較佳的沖印店)
只是這後製(沖印)的主控權回到自己手上了
所以我喜歡用Raw檔 也喜歡微調顏色/曝光的控制感

你也覺得有趣嗎?
下次換來介紹移焦鏡
更是有趣 (好想買 好想玩!!!)

星期二, 9月 05, 2006

我為什麼撰寫Blog



這個問題其實早已被我重複拿出來檢視跟思考一段時間了
寫Blog不像日記
這並不需要對每個文字做記者般的潤飾
也總不能將所有自己最深沉的想法提出來
(更不能阻止你欲阻擋的人來觀看)

以前我奉行著狡兔有三窟的精神
在網路上有三個窩可以玩
不管是影片照片甚至是比較私人的文章
也都是互動功能較多的發表
但到最後 除了相片服務網站以外
就只剩下經營這一個Blog

我並沒有表演慾
相反的我的個性常會在一次見面的狀態下
會有怯場的感覺
但在曾經玩過擁有自己的版的BBS的習慣下
我很快就接受了Blog的文化與精神

在為興趣所寫的文章以及比較接近闡述自己的論調文章中
盡量用邏輯去交叉思考過後的結論
我想應該我的答案大概是這個樣子:


分享精神:
我現在比較常這樣
一直以來 常常會有周遭的朋友詢問我些問題
不管是較專業的問題 或是興趣的討論
現在習慣將有趣的結論
或是把常被問到的問題直接寫成文章放上來
可以獲得"分享"與"紀錄"一舉兩得的功能
何樂而不為?

認識好朋友:
臭味相投的好朋友實在是難尋覓
在網路縮減實體距離的現在
文章內容POST所關心的人事物過程中
其實已經讓我交到許多呼吸一樣空氣的朋友
(尤其是許多會讓我覺得振奮的消息)
這點著實要歸功於BLOG文化的普及

遇到老師:
這樣講也許很奇怪
但我寫Blog發生的事實是
除了因為Blog認識了朋友
果真所謂三格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
在討論的過程中發現好幾個散發出獨特特質的前輩
除了好心糾正我即將犯下的錯誤以外
更是在生活或是興趣上
找到足以學習的對象與借鏡
學習真是件美妙的事 不是嗎?
(只要是在對的地方對的方法)


推銷自己:
雖然在Fred的BLOG上看過
要小心自己的言論
因為說不定自己未來的老闆也在看
現在著實因為寫Blog多了個可以發揮的舞台
可以讓體內留有半個Geek血統的我
盡量的發揮創意來參與設計
這除了是遇到好頭頭
其實更像是遇到了好朋友跟好老師

終極連絡站:
我比較不喜歡在Blog上撰寫心情記事
一來沒有日記來得貼心
二來我不喜歡用這樣的方式來讓大家認識我
三來我個性中摻雜了種孤僻的味道
但在朋友皆熟悉的Blog上
分享/發佈/討論在周遭生活上的事情
竟然是那麼的好用

*那天要是在想到了更多更多
再來補充!

Blog的確是一部份的我
但千萬不要用這個Blog來作為聯想我個性的一種道具啊!
我喜歡寫Blog 還有和大家惡搞討論設計和科技
而且會用佈置自己家的態度來迎接朋友的來訪
我想 我會繼續Blog下去

星期日, 9月 03, 2006

Do it yourself.

*左邊仍是Hiroki的作品

昨天晚上的聚會
Hiroki的好朋友都來了
那種感覺詭異 但又傷感
希望我昨天對你們的回答
可以滿足大家
(畢竟我知道的東西也不多
也不想在討論這個)


告別式將提前到9-12 9AM
要一同前往的朋友
請向我&小畢的MSN登記
(就算未上線或人不在
也可以留言 我們會看到)
以便安排車子下台南
以及預先尋找住宿休息的地方
人數安排很重要
請在9月9號前告知


另外出版/展覽的細節
等到告別式這陣子忙完後
再和他家人討論

網站的部份
我和Mike會先製作

我比較偏向的想法
是往把Hiroki的作品
保存下來的方向去做
或是
大家以你所知的Hiroki
來共筆創作任何形式的作品
用來紀念Hiroki
這是不需等到他家人同意
朋友們可以馬上做的部份

當然
等到和他家屬溝通後
我們再進行下一步更詳細的討論

以上,
明天就是週一了
工作仍須努力!

在不影響自己工作/生活
甚至是娛樂的時間
分點給Hiroki用是比較理想的作法
畢竟
Hiroki也不希望看見大家難過吧
雖然我無法一天不去想這件事情 ;-(

回過神來,
繼續生活。